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
  105年度教育部辦理補助再造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發展計畫
公民覺醒:大學公民課程再造計畫
願景採訪  計畫主持人 南華大學 校長 林聰明 博士
 
問:能否請校長您談談推動此次計畫的過程與心情?
答:南華大學是佛光山星雲大師所創辦的大學,自創校以來即以發揚中國古代書院傳統、重建人文精神為目標,得知教育部有此次再造人文社會科學的計畫徵件,與本校的宗旨甚為契合,我立即責成本校通識中心、人文學院、社會科學院研擬提案,並親自主持多次會議,在不斷研討與相關同仁的努力之下,終獲得兩件計畫案的通過,其中之一即為「公民覺醒:大學公民課程再造計畫」。
 
    我出身貧寒,一路打拼、力爭上游,歷經臺灣經濟最蓬勃發展的時光,再看到當今臺灣經濟發展的困境,感慨萬千。這一代的年輕人面臨臺灣產業外移、薪資停滯、與就業環境的惡化,心中的挫折、沮喪、徬徨,不難體會。其中,學習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生尤其是如此,在就業市場上遭遇到相當大的挑戰。但是,難道我們就不要人文社會科學了嗎?當然不是。這不僅有違本校的創校宗旨,更不是人類社會發展所能容許的。
 
求職的確重要,學生需要專業力、實務力,這也是為什麼我自從接任本校校長以來,就大力推動「學用合一」與「全面實習」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並且將跨領域課程列為各系必修,培養學生們的第二專長,提升就業能力。本校人文社會科學各系,在此也非常用心。本校人文學院有全國唯一的生死學系,結合宗教、人文、哲學、社會等多元學科,成功開創了知識的實用管道;本校社會科學院的應用社會學系與傳播學系也都重視實務能力的培養,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更是全國首創,結合國際關係與企業實務,給學生更寬廣的職涯選擇。
 
但是,大學的意義並不止於職業訓練,更需要培養學生的生命力、身心力、溝通力、關懷力。在此,本校的通識教育多次獲得教育部肯定,為全國大學通識教育的典範,有人文、社會、自然、科技、藝術等全面的陶冶,更有深具意義的成年禮儀式,使同學體認到成年所需擔負的責任。只是,在這之中還有什麼需要加強之處呢?那就是公民素養。近期以來,我們看到青年人對於公眾事務的積極參與,這固為可喜的現象,但是參與之際,享受言論自由之時,有沒有對他人的基本尊重?有沒有辦法基於事實客觀地討論?無奈,期間就是星雲大師竟也遭到謾罵與侮辱,讓人感到痛心。
   
    「公民覺醒:大學公民課程再造計畫」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其實,在民主時代,公民素養的培育太重要了,所有攸關人群福祉的政策,都是由民眾所決定的。沒有足夠的公民素養,公民也就不成為公民;也只有足夠的公民素養,才可能提升國家整體的施政品質,才可能克服臺灣當前所面臨的諸多挑戰,從而暢通人文社會科學學以致用的道路。
 
問:能否請校長您談談此計畫的特點?
答:本計畫最大的特點,就是這「再造」的對象,主要並不是大學之內,而是在大學之外。易言之,需要再造的是已被扭曲的「需求端」,而不是要「供應端」去適應已然扭曲的需求端。這就好比說,醫學知識可懸壺濟世,但若人們都不相信醫學而相信巫術,難道就該因此要醫生學習巫術嗎?處理公眾事務其實就像是救治國家的病症,不能依靠巫術而要講求醫學。
 
    當然,想要再造「需求端」,「供應端」也是需要改變的。歷來學術界常被說成是在不食人間煙火的象牙塔裡,這雖是偏頗但亦有些寫實之處,相關研究若有政策面上的建議,往往也以政治菁英為主要訴求對象。然而,在民主時代,再怎麼良善的政策,若沒有獲得民眾的支持,也無法推動。因此,這「供應端」所需的改變,就是將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產出的訴求對象,從菁英轉向大眾。具體而言,就是公民課程。這是一個說服的過程,將知識透過課程傳達於學生,再透過學生們影響同儕,進而達成再造「需求端」的最終目標。
 
問:能否請校長您談談對此計畫的願景?
答:提升全體公民的公民素養,當然不是單靠本校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達成的,但一天不開始,就一天沒有成功的可能。我希望這個計畫,儘管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計畫,就是這所需許許多多努力的第一步。感謝教育部給予計畫執行最大的彈性,使我們執行團隊能夠在過程中保持創造力,因應過程中的新發現,而做出適時的修正與調整。
 
    短期而言,在計畫一年的期程內,我們的計畫執行團隊將在所設定的公民素養主要構面中,針對相關重要公眾議題,辦理各種工作坊、座談會、演講、研討會、參訪等活動,並在既有的課程中轉化融入相關研討成果,以實驗大學中的公民課程,並鎖定重要議題設計問卷,藉以檢定公民素養的提升。期間,也將透過影像的紀錄,剪輯製作成深度報導或紀錄片,進一步擴大接觸面,將研究、教學與社會脈動緊緊結合。
 
    中期而言,本計畫的成果,可有助於推動本校下一階段課程結構與組織的調整,不僅在本校全面實施公民課程,也加強整合本校通識中心、人文學院、社會科學院的教學與研究能量,並將這知識的產出進一步推廣於社會。
 
    遠期而言,本計畫的成果,將可作為全國各高等教育校院的重要參考。儘管每一所大學都有其特色與條件,未必能夠複製同一種作法,但是大學之所以是大學,就是在專業之中也有博雅,公民課程就是這博雅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許形式或有不同,但當公民課程普遍成為各大學的必修課程之後,全體國民公民素養的普遍提升,也就指日可待了。


乙末抗日歷史衝突地點資料庫



橙邦有限公司呂立翔總經理(右)至本院專題演講與張裕亮院長合影
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簡介